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全国各地,大端午往往不及小端午热闹。但在青神县瑞峰镇,大端午的热闹程度却远胜于小端午。在瑞峰,民间自发组织的端午龙舟赛已沿袭了近千年。
据史书记载,龙舟赛的兴起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秦国灭楚,楚大夫屈原投江自尽,楚人不舍贤臣屈原,便划船而救,争先恐后,是为端午龙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之。
可瑞峰的端午龙舟竞渡,却另有一番渊源。
瑞峰古镇,位于岷江西岸与思蒙河交汇处,江面开阔,水平如镜,青山倒映,古镇环绕,利于划船戏水,又因农桑兴旺、水陆互通,遂成繁华之地。陆游诗赞:“瑞草桥边水乱流,青衣渡口山如画。”北宋时期,苏轼负书籍求学于中岩上寺书院,与恩师瑞峰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唤鱼联姻”,缔结良缘。婚期定在五月十五大端阳。是时苏轼家迎亲团队顺江而下,于瑞峰渡登岸,乡民争相簇拥,惊飞满船礼禽,上百只鸭子飞扑江中,顿时一片沸腾,瑞峰人争相下江抢鸭,迎亲队伍鼓号齐鸣,渲泽出喜庆热烈的迎亲抢鸭场面。瑞峰人为沾喜气,并纪念东坡王弗的美好爱情,便将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龙舟会改到五月十五大端阳这一天,并增添了渔夫撒网、龙太子抢鸭等特色民俗活动,从此瑞峰大端午龙舟会这一盛会便在瑞峰举行。
青神瑞峰镇的龙舟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通常历代都由瑞峰商会、船帮和渔夫等群体发起,一千多年从未断绝,现在已经成为青神县岷江流域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大事和民俗盛会之一,无论是当地百姓还是外地看客,每到大端午,都步调一致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青神瑞峰古镇,而每年参加盛会的船队大约20余支,岷江两岸闻名而来目睹这一盛会的群众多达数万余人。一睹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除了龙舟赛,龙舟会上还有渔夫撒网,龙太子抢鸭等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当然,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交易会也是一道不可缺失的靓丽风景,一江碧水,舟行水中,凶悍而威武的龙头迎面而来,震耳欲聋的鼓声由远及近……在岷江两岸久久回荡不息。龙舟文化是瑞峰人心里一辈子割舍不下的情感。让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更是无数瑞峰人一生的期待与愿望。
2010年,瑞峰龙舟被列入眉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瑞峰端午龙舟赛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节目。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传统节目,要充分发挥其维系民族团结和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弘扬其“神”,也要传承其“形”。事实上,传统节日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形式才能实现其弘扬的目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存续民族文化血脉时,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努力创造机会让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营造让他们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并以此来唤醒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内化并凝结成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中。
 |
龙舟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