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提升全县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第1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县卫健局围绕村卫生室和村医,从优化布局、配备设备、稳定队伍、提升技能、强化保障等方面入手,开展全域村级医疗均衡一体化三年行动,持续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一体化规范管理,着力解决服务“量大面宽”的难题
为破解农村地区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质量不高的困境,大力推进村卫生室布局调整、达标建设、药械配备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好的诊疗服务。一是布局一体化设置。“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统筹优化村卫生室布局。依托村委会阵地或闲置资产等,采取新建4个、提升55个、保留30个、调整12个等方式完成全县村卫生室布局设置。目前村卫生室已由101家优化为97家,其中2家已作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服务点。二是建设一体化达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分类实施”的原则,制定村卫生室建设清单,规范设置“三室一房”(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完成59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8家一类、32家二类、19家三类标准),实现功能设置齐全,服务分区合理,就医环境温馨整洁。2024年通过提升改造等方式,已完成14家。三是药械设备一体化配备。制定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清单,2025年底前配齐基本诊疗、出诊设备设施,完善康复、理疗和氧疗设备配置,个性化配备急救设备,提升危急重症病人初级急救和转诊能力。县卫健局已为38家行政村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急救箱、中频等理疗设备。
二、多渠道引育人才,着力解决队伍“力量薄弱”的难题
为破解村医队伍青黄不接、人员断档等困境,通过“三个一批”汇聚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一是专项招聘一批。建立“编制池”,实行“乡聘村用”政策,采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计划等方式,招录5名大学生村医充实村医队伍;2025年通过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拟培养3名定向生。二是派驻下沉一批。统筹县域内医疗卫生人才资源,派驻3名医师到空白村卫生室担任村医,乡镇卫生院每周安排卫生院医师到村卫生室开展坐诊、巡诊等服务,2024年1名大学生乡村医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证。三是合理退出一批。对现有113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动态管理,健全村医进出机制。2024年至今,已退出7名高龄村医,村医平均年龄由56岁下降至54.5岁。目前,全县村医执业(助理)占比由43.2%提升至49.6%。
三、全方位做优保障,着力解决村医“缺乏激励”的难题
为破解村医待遇低、缺少职业上升通道的困境,积极探索保障机制、打通上升渠道,确保村医队伍整体稳定。一是强化收入保障。拟印发《青神县乡村医生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制度,开展一般诊疗费医保资金补助,确保乡村医生各项基本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另由县财政新增预算80万元,按照乡村医生持证情况给予相应资质补助,多渠道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水平。二是强化养老保障。严格按照《青神县建立村医养老保障补助机制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养老保障补助政策,对在职村医补助当年度个人最低档缴费额的40%;对退出后的村医,根据工作年限,每月给予100—500元的离岗生活补助。近三年,全县累计投入433.89万元为村医提供养老保障补助。三是强化能力提升。制发《青神县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每年组织全县乡村医生开展各种形式类别的集中培训,针对性开展中医理疗、康复、小儿疑难杂症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保护传承好个别村卫生室的特色诊疗技艺。2025年已培训150余人次,拟选派20名业务过硬的乡村医生到县、市医疗机构开展免费临床进修,不断提升诊疗能力,增强服务水平。
青神县卫生健康局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