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我省第四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名单,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获得了这一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刘如祥的带领下,百家池村以乡村治理为重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着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2024年,百家池村集体经济收益6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
这段时间,正是百家池村的柑橘林开展田间管理的时候。只见一架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一次性携带超过一百斤农药,能喷洒十亩柑橘林。百家池村位于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地带,村里的农作物分为“坝区”的粮食和“丘区”的柑橘,这些长在山坡上的成片柑橘树,是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这几年,村里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仅农用无人机的引入,便为村里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而村党委书记刘如祥,正是村里的第一位无人机飞手。
“刘书记是第一个把无人机技术带到我们百家池村来的。我是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学习的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在播撒肥料或者喷洒农药的时候节约了肥料和农药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人工的成本。一台无人机的作业,一天可以顶十几个劳动力。”农用无人机飞手张玉容说。
“为了把人工成本降下来,打药施肥需要考虑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就引进了无人机技术。”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说道。
如今,百家池村建成了高标准椪柑精品示范园2000亩,椪柑标准示范园5000亩,年产值达4000万元。同时,村里还优化了柑橘经营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将土地、果树托管给村集体,村集体统一交由合作社经营管理。
“我们家有四亩左右的土地托管给了村集体。因为我妈妈没有出去上班,就可以在村集体里务工,每年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加上土地租金也有五六千块钱,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百家池村村民张利对此很是满意。

在建立了这种代管模式后,村两委还组织村民成立了社会服务队,专门负责柑橘林的日常管理。在果子成熟后,再由村里进行统一销售。当年果园的收益按农户50%、合作社40%、村集体10%的比例进行分配。
百家池村实行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获得了更多增值收益和就业机会。
“在联农过程中,村民把土地果树承包给我们村集体。村集体会找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团队,把农资统一了,技术统一了,再把社会化服务统一了,最后把销售统一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也会有一笔丰厚的务工收入。所以实行这种联农带农的机制,老百姓非常欢迎。”刘如祥表示,他将继续在青衣大地上躬身践行,牢牢抓住产业兴农这个关键,让乡村更美、产业更旺、百姓更富。(来源:青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