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神资讯 >> 部门动态 >> 正文

青神县 拼消费激活力 推动服务业跑出“加速度”

  
日期:2025年08月29日  来源:眉山日报  点击:[]
分享: 

红色西山研学活动

文旅融合发展

青神湖水上运动

抢抓重要节点做优消费场景

青神县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紧盯重要消费节点精准施策,从做强水上运动、发挥研学优势、做优消费场景三大维度同步发力,持续提振消费活力、激发市场潜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眉山融媒记者 古良驹 文/图

做强水上运动

8月10日,成都世运会尾波滑水女子自由式决赛现场,中国选手徐露以69.56分的惊艳表现,将金牌收入囊中。当这位四川姑娘高举双臂、欢呼雀跃时,青神湖训练基地,也沸腾了——这里是她的“冠军摇篮”。

自青神湖训练基地成立以来,徐露等优秀运动员长期驻扎青神,陆续斩获多项殊荣:2024年亚洲尾波滑水系列赛(中国石家庄站)中,徐露和熊音茵分别夺得女子尾波的冠亚军;同年全国索道尾波滑水锦标赛暨全国青少年U系列赛,青神代表队包揽了女子公开组的冠亚季军,以及公开组团队第一。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运动员的个人实力,更印证了青神训练基地的水准。

如今,青神湖训练基地已成为水上运动的“金字招牌”,其赛事能级持续提升:从2023年的全国桨板暨桨板球公开赛、全省迎端午龙舟赛;2024年“斑布杯”全国青少年桨板锦标赛暨中国桨板公开赛;2025年9月即将举办的全国公开水域蹼泳比赛(四川站);2025年10月即将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桨板锦标赛暨亚洲桨板公开赛——从公开赛到锦标赛,从国家级到洲际赛事,青神正以“赛事矩阵”擦亮水上运动品牌。

以水为媒,青神县将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水域运动+”的发展路径。依托岷江青神湖和汉阳湖10万亩水域,青神县建设了4个水上运动基地,开设桨板、龙舟等训练项目。近两年,基地集训省内外专业运动员500余人,组织34名青少年开展桨板教学,技能考试通过率达100%,获L1-4等级证书。与此同时,青神湖的水上运动世界吸引了无数游客——水上飞人、快艇冲浪、摩托艇等娱乐项目令人流连忘返。体育赛事与旅游体验的叠加效应,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繁荣,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活力。

青神还基于水上运动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拓展优势,依托当地优质水域条件动工建设了鱼跃公园内的水上训练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基于青神水上运动事业的发展,四川省水上运动基地即将落户青神,加上此前已经落户青神的四川水上运动训练中心,我们将看到全国各地水上运动队伍云集青神,实现‘青神训练青神赛’的盛况。”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神县将依托岷江独特的生态资源,以“水域运动+”为核心引擎,沿江打造唤鱼公园综合运动体系。建成标准化篮球场6个、轮滑场3处、5米高攀岩墙1片;新建滨水健身步道6公里、登山步道12公里、汽车自驾运动营地3个、体育公园1个、船艇码头2个、停车场2个、游客服务中心1个;建设桨板、龙舟、皮划艇等专业训练基地。形成“训练+赛事+度假”一体化模式,打造岷江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发挥研学优势

8月25日,记者走进眉山市青神县红色西山研学教育基地,尽管暑假已近尾声,基地内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身着迷彩服的孩子们在军事训练区攀爬天梯、挑战空中桥索;烈士陵园前,红色故事宣讲员深情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这个暑假,来自成都、重庆、阿坝等地的8000余名学子在此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基地负责人表示,“‘红色夏令营’一直‘热度不减’。”

作为眉山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青神县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2010年,青神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红色文化成为其独特的精神财富。

2021年,红色西山研学教育基地正式建成,依托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打造集红色研学、综合实践、户外拓展、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教育阵地。基地占地300亩,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生,配备完善的会议、教学及生活设施,先后获评“四川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十大营地”“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等,成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锤炼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走进基地,多元的研学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军事训练和户外拓展区,设有空中断桥、模拟迫击炮、火箭筒等体验项目,孩子们在“实战化”训练中锤炼意志、增强国防意识;青少年综合实践区内,禁毒体验馆、科技馆、非遗竹编馆等17个馆室,配有3D打印机、传感器材、智能控制器材、导弹模型等科学体验器材,通过沉浸式课程传递科学知识、传统文化与生命安全技能;占地200亩的农场劳动体验区则让孩子们亲手耕种、体验劳动艰辛,感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上半年,青神县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研学业务高质量发展。红色西山研学教育基地夏令营的“爆火”,仅仅是青神优势研学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青神县通过红色西山研学基地完成党政企事业单位党委培训125批次,研学接待12批次,累计服务超9700人次。此外,联合四川小脚丫乐学举办的2025友好少年夏令营总代会,吸引了110余家单位参与,签订合作协议,预计超11000人次参与。此外,以“少年东坡”品牌串联青神全域研学资源,基地正推动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坡文化研学线路。

立足优势,青神县研学产业未来可期。下一步,当地将继续深化“文旅+教育”融合,重点推广军事夏令营、竹编非遗体验等特色项目,做精东坡文化与红色文化研学线路;同时探索“文旅+工业”新模式,加强与高校合作,打造环龙新材料工业研学点位,全面提升研学核心竞争力。

做优消费场景

“白天观赛激情澎湃,夜晚逛吃嗨到深夜。”这个暑期,青神县用一场“文旅+体育+夜经济”的盛宴,点燃消费热潮,让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青神县深谙“消费券就是‘流量密码’”的真谛,精准“投喂”消费者需求。元旦、春节聚焦“团圆聚餐、年货采购”,暑期、中秋、国庆则玩转“升级版”,打造“白天观赛、夜晚消费”的全时段消费体验。

青神县依托即将举办的全国公开水域蹼泳比赛(四川站)水上赛事,搭配宵夜美食市集、文创产品展销,消费券更是“豪气升级”,专攻亲子游、家庭度假等“大单”消费,合作商家覆盖水上活动、文创市集,实现“赛事引流—餐饮承接—零售转化”的完美联动。政策“真金白银”叠加场景创新,消费活力彻底“燃爆”。

这些具有烟火气的消费场景,背后离不开系列政策的托底。今年5月,青神县出台了《青神县提振消费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十六条政策措施》,从消费场景、企业培育、文旅升级、物流优化四大板块发力,以“真金白银”激励服务业发展。

以旧换新“拓量”,激活市场消费潜能。在政策激励与场景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以旧换新”成效显著,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半年来,青神县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承办商家超150户,完成以旧换新1.3万台(套),累计补贴金额达821.28万元,绿色消费与商品迭代成效显著。

消费场景“造梦”,打造四季文旅IP。青神县巧妙串联竹艺城、中岩寺、汉阳古镇等文旅资源,打造“春赏萤、夏玩水、秋览竹、冬采橘”四季主题IP,让游客“季季有惊喜”。浪漫观萤季、激情水上赛、趣味研学游,累计吸引游客120万人次,研学人群超10万人次。汉阳院子、萤风露营等网红打卡地火爆“出圈”,客房全满房28天,带动综合消费9亿元。“我们民宿连续两周爆满!暑期消费券活动带来了很多家庭游客,再加上我们升级了房间设施,生意比以前好太多了!”汉阳古镇某民宿老板开心地说。

业态融合“提质”,服务链条不断延伸。聚焦个性化体验、定制化服务,青神县服务业正从“单一售卖”向“体验服务”转型,民宿带建设、特色餐饮品牌打造及多元促销持续深化。今年春节期间打造的贺新春国风集市、非遗演出、龙跃岷江金龙巡游等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21万余人,带动旅游消费约2500万元;元宵节“非遗闹元宵”系列活动当日,游客数量更是达到8万人。

下一步,青神县将围绕季节特点和消费趋势,持续创新消费场景。一方面,用好民宿发展资金,加快岷江精品民宿带建设,进一步完善文旅消费场景;另一方面,持续发放消费券,开展多元促销活动,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推动服务业从“单一售卖”向“体验服务”转型,让消费活力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记者手记

青神提振消费背后的 民生温度与发展智慧

在青神县采访的数日里,处处能感受到消费市场的鲜活气息与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从青神湖训练基地运动员跃入水中的矫健身姿,到红色西山研学基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从宵夜美食市集里消费券核销的便捷场景,到政策落地后商家脸上的笑容,这些生动画面,体现出青神提振消费背后的民生温度与发展智慧。

不同于单纯的政策“输血”,青神的智慧在于精准锚定自身优势:以水上运动为切口,将“冠军基因”转化为赛事品牌,让“体育+文旅”激活水域经济;深挖红色文化与东坡文化,用沉浸式研学让教育与旅游双向赋能;紧扣消费节点创新场景,让消费券成为链接需求与业态的纽带。

更令人触动的是其中的民生温度。8000名学子在暑期研学中成长,1.3万台以旧换新家电走进家庭,21万游客在春节活动中感受年味……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如摊主所说“消费券用得很火”,简单一句话,道出了政策落地的实效。

如今,四川省水上运动基地即将落户,东坡主题研学线路持续拓展,消费场景不断升级。青神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活力,藏在对特色的深耕、对民生的关注里,这也为更多县域提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下一条: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