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期两个月的“首届青神竹编创新设计创作大赛”在中国竹艺城竹产业学院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让青神竹编永甲天下”为主题,以“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于一体”为核心,旨在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融入当代社会、走进千家万户。
活动共征集三十余件涵盖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的精品佳作,经权威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及优秀奖若干,集中展示了青神竹编在传承中创新的丰硕成果。

一、时代课题下的创新实践
长久以来,青神竹编注重发展与创新,以其“新、奇、特、绝”的精湛工艺蜚声海内外,“艺甲天下”盛名已久。然而,在全球文化交融与现代审美变迁的背景下,如何让这项非遗技艺永葆活力,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本届大赛的举办,正是对这一课题的主动回应。
本届赛事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技艺比拼,而是一次推动青神竹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度实践。其核心在于引导创作者不只将竹编视为孤立的手工艺,而是作为一个能够承载时代精神、经济价值、文化内涵与艺术美学的综合性载体。最终让竹编作品真正转变为可消费、可使用、可融入日常生活的现代产品与文化符号,从而夯实其“艺甲天下”的根基,并赋予其“永甲天下”的不竭动力。
二、传统技艺中的当代表达
在大赛作品展陈现场,几十件竹编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交融的生动图景。这些作品在坚守青神竹编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展现出多元的创新路径与艺术表达。

《咏竹》

《竹荷》
大型平面竹编《咏竹》以竹丝肌理再现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意趣,将竹编技艺提升至人文精神表达的层面。作品通过竹丝疏密与走向的精妙控制,再现了墨竹画的浓淡干湿变化,实现了工艺技法与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契合。

《竹编灯罩》

《长颈插花瓶》
立体竹编《竹编灯罩》系列则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成功对接。细密竹丝编织的灯罩在光源映照下,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既保留了竹材的天然质感,又符合现代家居的审美需求,体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瓷胎竹编《长颈插花瓶》通过材质对比凸显设计巧思。黑色竹丝网格与洁白瓷胎形成鲜明视觉反差,竹的坚韧与瓷的温润相得益彰,在传统技艺框架内探索出符合当代极简美学的新表达。

《国色天香》

《2025年成都世运会奖牌盒》
除此之外,其他的青神竹编作品也同样展现出丰富的创新思维。如竹编扇《国色天香》运用正反双面不同技法,正面竹贴画展现牡丹雍容之姿,背面龟甲编呈现几何韵律之美,体现了工艺的多样性;平面竹编《竹荷》以竹丝勾勒竹影荷韵,在技法的严谨与构图的写意间取得平衡,延续了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为国际赛事设计的《2025年成都世运会奖牌盒》,该作品将青神竹编推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其“方圆周正”的造型蕴含传统哲学思想,六角孔编法的运用既体现技艺传承,又通过色彩创新赋予作品时代气息,使非遗技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载体。

其他优秀的平面竹编作品
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青神竹编创新发展的清晰轨迹:在技艺层面不断突破,在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在文化表达上深化内涵。从艺术创作到实用设计,从文化传承到国际传播,青神竹编正以更加丰富多元的面貌,实现从传统工艺向当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三、公正评选引领新方向
为确保大赛的专业性与公信力,组委会特邀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审过程严格遵循创新性、艺术性、工艺性、实用性与市场潜力等进行评选。

权威公正评选参赛作品
评委专家在点评时指出,本次大赛最令人鼓舞的是看到了创新作品对竹编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技艺复制。像《咏竹》对自然生态与书画意境相融合的追求,《2025年成都世运会奖牌盒》对国际语境的把握,都证明了青神竹编的传承队伍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这是青神竹编“永甲天下”最宝贵的财富。这些获奖作品,清晰地勾勒出了青神竹编未来发展的几条路径:一是深耕文化内涵,提升艺术价值;二是拥抱现代设计,拓展应用场景;三是瞄准重大活动,打造高端IP。
四、创新之钥开启新篇章
首届青神竹编创新设计创作大赛虽已圆满收官,但其产生的涟漪效应正在扩散。它不仅是一次竹编创新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理念的广泛传播,为青神竹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
据悉,所有获奖作品将在中国竹艺城进行专题展览,为竹产业学院的学生们及竹编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同时,组委会正着手推动优秀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转化工作,助力这些凝聚匠心与创意的作品从展台走向市场,真正实现“青神竹编融入社会,走进千家万户”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