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神资讯 >> 部门动态 >> 正文

青神:实干筑基业 绿意绘新篇

  
日期:2025年08月27日  来源:青神县林业和园林局  点击:[]
分享: 

今年以来,青神县全县上下以“实干实绩比拼年”为抓手,将生态守护与产业振兴紧密融合,用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林长治山 织密绿色守护网

“这片林子就是我们的‘责任田’,每天不来看看,心里就不踏实。”扎根基层18年的西龙林业工作片站站长樊志权在巡查时如是说。在青神,像樊志权这样的护林员共有110名。他们就像森林的“守护者”,构建起严密的生态防护网。

今年上半年,青神县三级林长累计开展林地巡查2357次,42块林长公示牌清晰标注着责任范围,110块“管护责任田”落实到人;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8%的高位,完成营造林0.98万亩,义务植树26万株,参与人数达8.6万余人,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氛围浓厚;松林改造扎实推进322亩,森林采伐管理严格有序;古树名木也得到悉心呵护,39株古树均落实了专属“监护人”。

同时,开展“清风行动2025”等专项执法检查50余次、普法宣传12场次,森林资源保护网越织越密。森林防火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体系,4个检查站严控火源,消除隐患51处,短信预警直达千家万户,确保了上半年全县无重大森林案件、无重大林业灾害、无森林火灾的“三无”佳绩。

竹海生金 产业链条展新颜

undefined

青翠的竹林,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富民强县的“绿色宝藏”。“‘斑布1号’良种竹是我们的底气,订单模式让增收看得见摸得着!”一位竹农欣喜地说道。

通过深入实施“万亩栽竹”行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竹农亩均增收超千元。省级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增至4个,省级竹林小镇达到2个,高标准现代竹林基地面积突破20万亩。令人瞩目的是,竹产业半年综合产值已达50亿元,向着全年100亿元的目标坚定迈进。“以竹代塑”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厂房标段已竣工;全县布局竹材初加工厂7处,年“消化”竹材40万吨;集聚竹材精深加工企业50余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附加值持续提升。

青神竹,正从山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绿韵悠长 生态名片引客来

绿水青山间,生态价值正加速转化为“人气”与“财气”。

“竹里”系列IP、梦幻萤火虫、非遗青神竹编,这些青神独有的生态文化名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研学游、体验活动蓬勃开展。今年以来,青神的“萤光美景”两度闪耀央视《新闻联播》,瑞峰林业工作片站入选国家林草局“一站一员一窗口”宣传典型。上半年,全县依托竹林生态和特色文化,年接待游客约达100万人次,生态旅游释放出强劲动能。“森林四库”建设稳步推进,粮库总面积达21万亩,专项债3.2亿元额度成功获批,为首批3000万元资金项目落地注入“源头活水”,为生态产业化增添了厚重砝码。

改革赋能 激活发展源动力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让沉睡的林地焕发新的生机,让农民共享绿色发展的红利。”青神县林业和园林局森林资源管理股负责人在政策学习会上分享学习心得。

青神县以改革破题,激发绿色发展活力。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12次、政策宣讲5场,《青神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稳步实施,牢牢守住严禁改变林地用途的红线。严格的“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制度,让改革举措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守护绿水青山、盘活林业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实干筑基业,绿意绘新篇。青神县正以“实干实绩”为笔,饱蘸生态之墨,在广袤的绿色大地上奋力书写着生态保护与产业兴旺相互促进、百姓增收与乡村繁荣同频共振的崭新答卷。

下一条:​青神县全力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