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生活,提升其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价值感,青神县“精康之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于近期举办了以“巧手编竹韵,同心庆华诞”为主题的国庆手工竹编活动。
一、匠心筹谋,主题昭彰:融非遗与国庆之魂
本次活动紧密结合国庆佳节,选择竹编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手工艺形式,旨在通过艺术疗愈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与者在静谧、专注的手工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舒缓情绪,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将爱国情怀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祖国生日的诚挚祝福。
二、雅韵相伴,温情满径:绘活动与协作之景
活动伊始,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国庆主题宣传片、讲解国旗国徽含义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激发了参与者的爱国热情。随后,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员们从认识竹篾、学习基本编织技法开始,逐步投入到创作中。现场气氛温馨而专注,精神障碍康复患者们相互帮助、交流心得,工作人员则不断给予鼓励和支持。一根根普通的竹篾在患者们手中逐渐变成了蕴含祝福的竹编画,虽略显稚拙,却凝聚了患者们对祖国的深情。
三、硕果盈枝,意蕴绵长:述成效与价值之深
1.康复赋能,重拾自信:活动有效锻炼了精神障碍康复患者们的注意力、耐心和精细操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手工制作的成就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缓解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
2.情系家国,厚植认同:将康复活动与国庆主题结合,为精神障碍康复患者提供了表达爱国之情的渠道,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积极情感的培养。
3.搭建桥梁,共融社会:活动为精神障碍康复患者们创造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减少了社会隔离感。部分优秀作品计划进行展示,有助于增进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群体潜能与价值的了解与接纳,消除偏见与歧视。
4.传承创新,人文暖心:将非遗技艺引入精神康复领域,既是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也为康复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形式,体现了人文关怀与创新精神。
四、回望凝思,逐光前行:展未来与服务之向
本次手工竹编庆国庆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节日庆祝,更是一堂生动的康复实践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它充分证明了通过适宜的活动设计,精神障碍患者同样能够展现才华、传递情感、融入社会。我机构将继续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模式,为精神障碍康复患者们创造更多实现自我价值、连接社会的机会,助力其走向更加积极、健康、有尊严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