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责任体系,织密安全防护网络。组建防溺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校园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分级预警机制、“日报告、周研判、月总结”三级工作机制和标准化应急响应流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风险,构建“部署—落实—反馈”闭环管理模式,责任分解到岗、措施落实到人。
创新教育模式,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将防溺水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主题班会、典型案例警示教育20场次,多元形式普及“六不两会”要求,教育覆盖率达100%。联合消防、应急部门开展应急演练,重点加强教师急救技能培训。依托新媒体平台,建立家校安全共育机制,累计推送警示信息30条,构建起多维联动的安全防护体系。
完善监管机制,巩固长效管理成效。开展校园周边水域安全隐患地毯式排查,设置警示标识10处,整改高风险点位5处。组建校园安全巡查队,实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动态巡查管控。将防溺水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推动安全管理责任长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