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迈大步,关键看产业。
白果乡山地多、耕地少,如何利用有限土地发展产业,实现高效产出?村民一度苦苦探索。
种过苞谷,试过桉树,付出多、产量少、效益低,不少山地撂了荒,村民纷纷外出谋生。
近年来,经过反复调研后,白果乡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走出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通过实施“林果上山,粮油下坝”战略,白果乡成功建成智慧果园1.5万亩,并完成品种改良1.2万亩,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品质,还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

2024年10月下旬,在白果乡虎渡社区的柑橘种植基地,数十亩爱媛38号柑橘迎来了首批采摘。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爱媛果冻橙挂满枝头,2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搬运、筛选、分拣、包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今天我第一次卖果子就卖了两万多斤。因为这几年果子很好卖,所以我们的种植面积不断在扩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今年产量预计有10万余斤,大概收入40万元。今年靠卖水果把房子都重新翻修了一遍,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柑橘种植户兰洪兵笑着说道。
村民的丰收是白果乡柑橘产业发展的见证。此外,白果乡还打造了柑橘示范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38个、冷链物流仓储3个,逐步完善柑橘“育产销”体系。这不仅提升了柑橘的附加值,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值得一提的是,春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成为白果乡农业产业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