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生态筑基护秘境。实施“科研+管护”双机制,全县新增萤火虫栖息地1处(总数达53处)。实施20亩核心区植被修复工程,萤火虫种群数量稳步上升。培训护萤员57人,科普宣传人数累计超3000人次,构建全民守护生态屏障。
二是矩阵引流强IP。联合央视网、人民网、四川新闻网等20余家央省媒体推出《四川青神:春日流萤成景生态旅游升温》《四川眉山:萤火虫迎来最佳观赏季》等专题报道,全网点击量突破5000万。借势“仁马”赛事开展“青神文旅走巴蜀”文旅推介,定制萤火虫主题旅游线路3条,开发竹编萤火虫文创产品8类。联动四川观察等平台开展中岩景区慢直播,吸引7万人次“云观萤”,实现流量转化与品牌增值双赢。
三是业态融合促销费。推出“观萤季”系列主题活动,融合竹编非遗、东坡文化等元素,开展金龙游江、非遗文创集市、民宿季、萤火虫研学等18项特色活动,实施未预约成功游客优惠政策,带动景区、餐饮、住宿全链条消费。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
四是智慧服务优体验。构建“智慧+暖心”服务体系,升级智慧预约系统精准调控客流。完成观萤步道安全升级,同步增设防护围栏、导览标识及夜间照明系统,全面保障观萤安全。持续开通免费摆渡专线,增设旅游宣传互动机器人。无重大旅游投诉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