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健全防灾救灾制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制定并印发《高陡斜坡山体裂缝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青神县2025—2027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大力宣传隐患点发现奖励和成功避险奖励机制,鼓励群众主动参与。
(二)切实加强隐患动态排查。依托驻守督导专业技术力量,配备齐2辆业务车、4名技术人员,按照“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要求,技术力量下沉一线,重点排查了公路沿线、厂矿企业、在建工程和旅游景区、学校、医院、聚居点、危险山体、高陡边坡、农村削坡建房等高风险区域16轮,投入车辆70余次、人员260余人次,地灾隐患点之外聚焦交通沿线、人口聚集区、高陡边坡等重点区域,建立动态台账。同时指导各乡镇(街道)、县地质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对辖区内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强化风险防控。
(三)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预警传达、信息报送和电话抽查。截至目前,组织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次,逐点开展“三断”夜间演练22次,覆盖专职监测员28人、群众300余人,有效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