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办 >> 信息公开 >> 政府办文件 >> 正文

青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2016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青府办发〔2016〕10号

  
日期:2016年04月25日  来源:县政府办  点击:[]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切实做好2016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县政府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县国土、水务、交通运输、农牧、林业、环保、卫计、旅游、教体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要落实到企业、学校、医院、景区、村、组,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加强监测,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一是对经常或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预警体系,落实防范措施。二是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逐点制定并落实包括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同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三是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监测预报、汛前检查、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领导到场、妥善处置等8项制度。从5月1日到10月15日,乡镇和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必须保证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灾情,必须在4小时内将灾情速报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迅速组织疏散群众。

三、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对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区域进行跟踪管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县水务局要对库区设施进行一次彻底排查,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汛期安全。县交通运输局要加强交通要道沿线地质灾害点的排查工作,县旅游、教体、卫计等部门要加大对旅游景点、中小学校和医院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治理,确保安全。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大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危险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活动的,要取得许可,相关部门严把审批关。严禁在地质灾害区域内进行爆破、削坡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对于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增强防灾意识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与防范措施,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五、统筹安排,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保障

县财政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同时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县政府督查室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强化督查落实。

附件:1.青神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青神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青神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4.青神县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5.青神县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表

青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22日

附件1

青神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精神,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的特点、分布、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特征

我县地处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南较低。海拔高度375—800米,地形地貌为平坝、浅丘、深丘、中丘、低山,属地质灾害活动频繁带。全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山体滑坡和岩石崩塌。

二、地质灾害点隐患分布

根据《四川省青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4.20”芦山地震后青神县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全县地质灾害点隐患主要分布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深丘区域。涉及瑞峰、白果、西龙、汉阳、河坝子、罗波6个乡镇。

三、重点防范期

防范期为4月1日至10月31日,主汛期为5月1日至10月15日。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主管领导责任制和重要地质灾害专人负责制,县、乡、村、组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牢固树立“有灾无灾作有灾准备,大灾小灾作大灾准备”的思想,千方百计地把地质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二)加强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利用电视、网络、召开会议等形式,宣传和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开展群众性的认灾、报灾、躲灾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三)明确任务,做好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分布重点乡镇,在防范期来临前,要根据每年山地灾害的情况,制定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地质灾害点的活动趋势、危险程度作出评估;落实监测、报警、抢险的组织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在山体滑坡区域内要改变耕作方式(水田改旱地、退耕还林),将防灾方案落实到村、组、责任人,并组织实施,力求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各乡镇于2016年4月30日前将方案报县国土资源局。

(四)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县气象局要主动配合,做到早预防、早准备,对较长时间的降雨,要及时通知危险区内的群众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及时疏散危险区域内的群众。

(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落实预防责任人。监测工作主要以雨量观测、动态观测为主。各乡镇可在危险区增设必要的临时雨量观测点,及时掌握降雨过程及暴雨强度与发生山体滑坡、岩石崩塌的关系。并在防范前期检查的基础上,观察山体裂缝的变化或位移等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督查。

附件2

青神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依靠科学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县、乡镇政府分级负责制,有关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地质灾害的性质及分类

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时,为了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是指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短期内可能发生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一)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按照受威胁的人数,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级: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

2.重大级: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较大级: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4.一般级: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

紧急抢险组: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住建、公安、交通运输、水务、民政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组织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调查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和县住建局牵头,县交通、水务、气象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并组织监测评估,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根据灾情发展实际,调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补充调查人员力量,确保应急工作需要。

医疗救护与生活保障组:由县卫计局和民政局牵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及保险公司参加,负责组织抢救伤员,及时做好灾后疾病防治工作,指导灾区做好灾民的生活保障及理赔等相关工作。

治安保卫组:由县公安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救灾物资、灾区人员和财产以及重要部门、单位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由县发改局牵头,县住建、交通运输、水务、民政、财政、教体、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指导灾区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通信、电力、供水、供气、水务、交通、校舍等设施;指导灾区修复损毁的农田、林地及灾民住房重建,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和教学秩序。

应急资金保障组:由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民政、住建、交通运输、水务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落实抢险救灾资金,指导、监督救灾资金的安排、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三、应急准备

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根据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要求,做好应急救灾所需设备、交通工具、救灾物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准备工作。乡镇政府及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组织落实应急队伍和人员,进行抢险救灾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应急响应

(一)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重、特大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迅速报告省、市人民政府,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国土资源厅。同时在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迅速组织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接到较大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并密切跟踪其变化情况,提出应急抢险方案,并根据需要启动并组织实施本预案,成立指挥部,各工作机构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县政府视灾情和险情的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请求指导或支援。

(二)临灾应急响应。

1.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按照政府确定的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2.预测险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应急对策。

(三)灾害应急响应。

1.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及时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进行抢险和防范。

2.迅速查明灾害类型、影响范围及诱发因素,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组织灾情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

3.划定受灾群众安置区域,组织救济物资供应,搭建临时住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组织抢修通信、供电、供水、交通等设施,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教学秩序。

(四)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38861939),组织收集、整理信息,按规定将险情、灾情、灾害发展趋势和抢险救灾情况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

附件3

青神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徐 琳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车智勇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王碧华 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成 员: 徐 鹏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吴 翔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 洪 县政府应急办主任

帅其林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彭志军 县发改局局长

徐洪刚 县旅游局局长

曾游江 县住建局局长

丁志福 县财政局局长

杨 宏 县教体局局长

张志华 县公安局副局长

黄建明 县安监局局长

苏绍云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王学清 县民政局局长

黄志伟 县水务局局长

张 苗 县卫计局局长

刘迎春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吴晓燕 县气象局局长

吴永安 青城镇人民政府镇长

黄 颖 南城镇人民政府镇长

郭良才 西龙镇人民政府镇长

游 文黑龙镇人民政府镇长

宋麒麟 瑞峰镇人民政府镇长

邓德军 罗波乡人民政府乡长

章 伟 白果乡人民政府乡长

涂成钢 河坝子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 娟 高台乡人民政府乡长

刘 欣 汉阳镇人民政府镇长

祝利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国土资源局,吴翔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

附件4

青神县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指 挥 长:徐 琳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指挥长:车智勇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王碧华 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成 员:徐 鹏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吴 翔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 洪 县政府应急办主任

帅其林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彭志军 县发改局局长

徐洪刚 县旅游局局长

曾游江 县住建局局长

丁志福 县财政局局长

杨 宏 县教体局局长

张志华 县公安局副局长

黄建明 县安监局局长

苏绍云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王学清 县民政局局长

黄志伟 县水务局局长

张 苗 县卫计局局长

刘迎春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吴晓燕 县气象局局长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国土资源局,吴翔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5

青神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表

序号

乡镇

灾害点位置

类型

威胁人数

监测人员

联系电话(A)

监测人员

联系电话(B)

备注

1

瑞峰镇

尖山村二组尖山寺

滑坡

4户13人

邹爱斌18784406398

童小华13550512212

2

瑞峰镇

尖山村三组杨家碥

滑坡

7户20人

方学文15183327324

3

瑞峰镇

尖山村三组懒婆娘山

崩塌

4户12人

任正春13890374066

4

瑞峰镇

尖山村四组周大岩

崩塌

2户7人

周兴安13890394697

5

瑞峰镇

尖山村六组

陈云华屋后

崩塌

5户16人

李开明

13990340302

6

瑞峰镇

尖山村七组马儿山

滑坡

20户56人

郑明贵13679662811

方国军13688247586

7

瑞峰镇

尖山村八组秧田沟

滑坡

2户4人

郑天堂13990385390

8

瑞峰镇

尖山村七社、天池村六组吴大沟

滑坡

18户73人

吴东军13679661466

王兵容15244835226

市级监测

9

瑞峰镇

天池村二组刘家碥

滑坡

11户34人

鄢学贵

15283741037

张斌

13990384726

10

瑞峰镇

天池村三组佛爷山

崩塌

4户10人

张泽凤15883332782

11

瑞峰镇

天池村三组红旗山

崩塌

9户25人

吴玉兰13679641203

12

瑞峰镇

天池村四组

毛文奇屋后

崩塌

5户9人

毛文奇

13550516415

13

瑞峰镇

天池村七组两河口

滑坡

1户1人

王巧容18728306795

14

瑞峰镇

天池村八组

张素华房后

崩塌

6户22人

张连树

13980639058

15

瑞峰镇

中岩村三组格藤坡

滑坡

1户6人

李俊华13990305365

16

瑞峰镇

中岩村二组王沟

滑坡

9户25人

王志伦15884325918

17

瑞峰镇

中岩村二组巫沟

崩塌

2户4人

朱明全

13890327992

18

瑞峰镇

中岩村三组李家山

滑坡

5户18人

李正才13990328768

19

瑞峰镇

中岩村四组观音沟口

崩塌

4户12人

雷智勇15984343181

20

瑞峰镇

中岩村七组杨家山

滑坡

11户26人

汤国富13890321270

王富祥13778861561

市级监测

21

瑞峰镇

中岩村七组黄果庙山

崩塌

8户37人

王正会

15244839105

22

白果乡

五嘉坝村七组过去山

崩塌

5户9人

邓正同13568318301

23

白果乡

栗子村一组老坟山

崩塌

1户3人

方明英13890382313

24

白果乡

栗子村一组长生沟

崩塌

5户16人

杨永贵15182203845

25

白果乡

栗子村一组四方井

崩塌

3户10人

李中正13890313221

26

白果乡

栗子村一组瓜瓢岩

崩塌

9户20人

杨洋

13778838289

27

白果乡

栗子村二组鲤鱼石

崩塌

2户7人

李永和013890623542

28

白果乡

栗子村三组四柱石

崩塌

5户18人

熊绍云018227873137

29

白果乡

五嘉坝村二组庙子山

滑坡

2户8人

李淑君13438601419

30

白果乡

官厅坝村二组

胡全中屋后

滑坡

1户6人

张福贵

13980371156

31

河坝子镇

黄莺岭村一组

刘正强房前

崩塌

2户9人

樊明康

13550547321

32

河坝子镇

黄莺岭村三组石笋湾

崩塌

5户18人

郑志彬13795506828

33

河坝子镇

黄莺岭村七组刘家湾

崩塌

4户14人

任福华15883337958

陈德文

15082326462

34

河坝子镇

黄莺岭村七组

双碑儿湾

滑坡

8户31人

杨翠华18398650928

35

河坝子镇

玉蟾村七组高坡儿

崩塌

2户8人

王光全13458755211

36

河坝子镇

玉蟾村七组烂泥沟

崩塌

4户13人

周海龙15892708959

37

河坝子镇

玉蟾村八组仰天窝

崩塌

4户10人

周天凤13568305096

38

罗波乡

宝镜村四组太子坟

滑坡

2户9人

宋明军13568248049

39

罗波乡

新桥村四组

江正举屋后

崩塌

5户16人

赵树坤13909033420

40

西龙镇

商家沟村五组何家沟

滑坡

5户19人

商学军

13890381862

41

西龙镇

新农村七组菜槽

滑坡

7户20人

杨建林13795520218

42

汉阳镇

新路村五组张家湾

崩塌

9户24人

徐芝有13340933072

43

汉阳镇

新路村三组

崩塌

5户16人

李永成15983314556

44

瑞峰镇

天池村六组

马道子吴有华房后

崩塌

5户14人

吴勤13548221037

45

白果乡

白云村五组

陈志斌房前

滑坡

3户9人

段平忠13990316648

合计

241户757人

51人

上一条:关于印发青神县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青神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6年修订)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