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青神城东南11公里的黄金旅游线上。中岩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初恋的地方,被范成大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陆游赞为“川南第一山”,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主要有临江下寺、东坡唤鱼、仙床凌虚、玉泉流杯、石刻碑林、灵岩石笋、翠微远眺、清溪涧道、灵猴听经十三大景观。主景区为上、中、下三寺(岩),青峰冥壑、流泉响石、风光绚丽、景色怡人,适于常年旅游。是成都——眉山(青神)——乐山——峨眉水陆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岩寺川南第一山
“蜀国多仙山,青神中岩秀,细草微风,小桥流水,钟灵毓秀。”历史悠久的中岩寺,被范成大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 陆游赞为“川南第一山”。
苏轼年少时,游学中岩,师从青神名孺王方。在这里,还成就了他与结发之妻王弗的美满姻缘。中岩寺——东坡初恋地与求学地,留下了苏轼的许多故事,千古流传。
中岩寺佛教圣地,千岩竞秀
中岩寺始创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古中岩,早期为著名佛教圣地,其佛法弘大,古与峨眉山齐名,“岩壑胜景,不减峨山”,有“先游中岩,后游峨山”之说。明代僧人园睿《中岩山碑记》说:“中岩在诺巨那开创之前,旧名玉泉岩,本为慈姥夫人显迹之地。“所以中岩寺也被称为“慈姥山”。
中岩寺分为上中下三寺,有千佛长廊、佛洞穿云、仙人床这些景点,寺中现存摩崖造像48龛2492尊,其中唐宋时期的摩崖石刻佛像保存较多,法界庄严,神态各异,风格古朴,技艺精湛。岩之对面,群峰耸峙,千岩竞秀,风光文物,相互辉映。这些佛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复制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中岩寺东坡初恋地、求学地
中岩寺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唤鱼池”。相传,“唤鱼池”在民间被叫做“打儿洞”,当地村民为求子,会将铜币投入水池边的崖洞里,很是灵验。
当年苏轼在中岩求学,老师王方盛会县内名流,为这个池子征名,来稿众多,但均不中意,独苏东坡笺荐“唤鱼池”,风流文雅,深切情景。与此同时,王方爱女王弗也自家中遣使女送来荐名投笺,赫然也是“唤鱼池”三字,与苏东坡似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王方大喜,连称“妙!妙!妙!”即命苏东坡手书“唤鱼池”三大字,刻于崖壁之上,保留至今。老师还将爱女王弗(芳龄16)许配苏轼(时年19)为妻,结成佳偶。在眉山,仅存“连鳌山”和“唤鱼池”两处苏轼手书真迹。
中岩寺内环境清幽,青石板路蜿蜒盘旋直通山顶,在最顶峰,灵岩石笋三峰突起,古时的中岩书院(也称东坡读书楼,现已毁)就在这里。驻足冥想,千古大文豪成名前,没少在这座亭子里断文识字,吟诵诗词吧!
中岩寺苏轼勇救“上下山虎”
在中岩寺中寺与下寺交界处,前后各依石凿造有上、下山虎各一只。如今,上山虎只留下一块巨石,看不出任何老虎的影子,下山虎虽头尾不全,但还能辨认出老虎的几分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北宋年间,中寺和下寺的僧人因争香火而发生械斗,告到县衙,怎料县官是个糊涂官,他判两寺不和是因为“一山不容二虎”,便命令官兵和僧人将两只石虎击毁。他们一行人抄起家伙,先击毁了上山石虎,正在捣毁下山石虎时,恰好苏轼散学,从上寺的中岩书院(年代久远已毁)途经此地,要去“瑞草桥”找老师,看到这番情景,苏轼问明缘由后,力劝众僧明辨是非,他不顾危险,骑到下山虎身上,经过多番劝解,这只“下山虎”才侥幸保存了大部分,只是头尾已遭受重创。
图为下山虎
中岩寺历代名人足迹
千古中岩,钟灵毓秀,人文精粹,除了世人皆知的苏东坡年轻时曾在此读书,范成大、陆游、李白等许多历代名人都曾来过此处,中岩寺现存古时名人题刻就有119则。
曲水流觞,玉泉流杯。中寺的“玉泉岩”,岩窟额题“羲画开光”四字,意谓“伏羲氏画八卦”时即已光昭日月而巍然屹立。《蜀中名胜记》(卷十二)又称:“岩之半,为流杯池,一曰太极池”。其形制按《易》学“太极图”凿造而成。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当年客居青神3个月,曾屡被邀游中岩,每于玉泉岩汲水瀹茗,赏景抒怀,并自况行呤《玉泉铭》,笔走刊石以纪胜。之后,历代文人雅士慕而效仿,相约来此煮茗行乐,逐步发展成为以“太极池”流杯吟咏,抒怀言志,勒石留念,蔚然成风,故岩间碑林丛立,琳琅满目。
如今碑刻大多散失,但黄庭坚手书“玉泉”依旧,“太极池”尚存。
图为中岩寺外李白雕像
中岩寺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从上寺往下寺而去,沿着 “丹梯”而下,溪流潺潺,鸟唱蝉鸣,竹林听风,即便是深冬,山谷里也郁郁葱葱。青峰峡峙,岩壑幽深,清溪流泉,怪石奇堆。涧道蜿蜒曲折,迂回于溪流两侧。时而穿岩越窟,时而小桥蹬步。人入其间,满眼苍翠,不禁尘烦尽释,心胸为之豁然清爽。
每年清明节前后,山谷中迎来萤火虫最佳观赏期。当黑色的天幕遮盖住中岩寺的上空,丛林中的小精灵们便从树叶后面、花朵里、树洞里、小溪边,纷纷跳跃而出,在林间起舞。
苏轼曾为中岩寺作诗
《中岩尊者洞》
额上明珠已露机,那堪圣佛放头低。
洞门不是无人锁,这锁还须这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