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位于成都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00枚由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精心编织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徽章。这批竹编作品在当日捐赠给建川博物馆,成为非遗技艺与抗战历史对话的生动载体。

精益求精
竹编首次与抗战主题相结合
当天,在省对外友协协助下,陈岚总经理来到建川博物馆,捐赠了他和团队成员制作的抗战主题竹编徽章,并赠送了一幅“事事如意”平面竹编作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向陈岚一行赠送了图书《大馆奴》。
青神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这批竹编徽章作品的诞生,是团队成员花费两周时间的成果。从雕刻、编织到包装,每一步都认真细致。

徽章呈圆形,被放置在透明展示盒中。外层边框由竹子打造而成,天然的色泽与纹理清晰可见。边框上,镌刻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字样,庄重而肃穆。内芯以红、黄为主色调,数字“80”编织其中,象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是青神竹编首次与抗战主题相关联。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时刻捐赠这些竹编徽章作品,就是希望用非遗技艺铭记历史,向抗战先烈致敬。我期盼通过竹编这一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
据陈岚介绍,由于徽章尺寸较小,对编织精度要求很高,他和团队精益求精,容不得任何错误,因为这是对历史的敬重。
馆藏担当
建川博物馆守护历史珍爱和平
建川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现已建成抗日战争、红军长征、抗震救灾、改革开放等30多个主题陈列馆、广场和展览,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非国有博物馆之一。


近年来,建川博物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抗战历史。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等分馆,以及援华义士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壮士群塑广场,都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了解抗战历史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抗战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建川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馆藏和展示方式,守护着历史的记忆,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融合新生
非遗与文博相互融合
抗战历史需要被铭记,而非遗技艺需要被传承。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让历史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陈岚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有责任用这门技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竹编技艺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传承下去。”

青神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不断突破技艺边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研学游路线,构建起“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这次捐赠不仅是一件艺术品的收藏,更是非遗和文博传承方式的深度融合。历史在非遗技艺中焕发新生,非遗在历史长河中积淀更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