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军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的建议》(第25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青神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青神县2020年8月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登记赋码等工作,2024年共清查核实52个村(涉农社区)农村集体资产2.6亿元、集体土地50.89万亩。近年来,我县先后出台《青神县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和《青神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试行)》,从资金、人才、金融等多方面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多途径
发展集体经济,涌现出西龙镇新农村建烘房延长粮食产业链、罗波乡施家沟村发展“肉牛+”种养循环等典型案例。2024年全县5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2145万元,其中收入10万以上的37个(占比71%),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以上,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以上。
二、青神县挖掘村级特色资源的具体实践
青神县依托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优势,“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晚熟柑橘之乡”等品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例如,罗波乡整合资源,抱团聚力,6个村(社区)与1个自然人联合投资成立青神县宝罗农业有限公司,形成“村集体参股+平台公司投资+专业化运营”的共建模式,实现1+1+1>3的叠加效应;罗波乡施家沟村村集体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结构,以肉牛养殖为基础,构建种养销循环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互惠共生”集体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节本、降耗、提质、增效;西龙镇新农村采取家庭农场主+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主,争取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建成粮食烘干仓储中心1个;青神县青竹街道黑龙社区充分盘活利用农村土地、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等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开展公墓建设、农贸市场运营、水果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等产业经营、村庄经营活动,形成以资产参股路径为主,资源发包、物业出租为辅的发展模式。
三、促进产业融合
青神县以农旅融合为抓手,推动“农业+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白果乡虎渡社区依托黄水凼观萤点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引进文旅投等社会资本合作共营,建成21公里观萤大道、40余家餐饮民宿等配套设施,萤火虫“夜经济”带动旅游收入100余万元。白果乡官厅坝村发动农户共同集资,打造开发集垂钓、游船、徒步、农家乐、民宿为一体的水库休闲文旅项目。青竹街道新光村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稻香里农旅融合业态等。带动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也推动柑橘、竹编等特色产品的销售。
四、人才引进与培育
青神县实施“归雁计划”,吸引返乡创业人才200余人,并给予项目启动资金和税收优惠。优化中农大·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要素配置,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做强高端智库平台,开展集体经济管理、电商运营等专题培训,年培训超3000人次。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外来入侵生物生物防控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西南片区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示范基地,重点开展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生物技术的研究示范,研究集成防控技术,为青神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推广“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合作模式,例如兰沟村与竹元科技合作开发竹纤维产品,年分红超百万元。试点“飞地经济”,薄弱村通过入股县属国企共享收益。
六、加强政策扶持
出台《青神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试行)》,设立500万元集体经济专项扶持基金,对示范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目前已经支持西龙镇新农村项目资金45.1万元,用于粮食烘干、仓储中心电力设施设备建设、天然气管道铺设及配套设备安装;支持汉阳镇小三峡村项目资金50万元,用于村集体入股青神县渝嘉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蔬菜订单农业。同时优先安排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指标,允许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参与项目开发。对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所得减免部分所得税,降低运营成本。推出“乡村振兴贷”“集体经济信用贷”等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题。
附件:县政协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
青神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