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场景日益丰富,消费纠纷也时有发生。为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科学理性消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青神县市场监管局发布如下消费警示。
一、食品安全莫大意
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不购买“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等渠道采购食材,警惕价格过低的食品,以防买到劣质产品。网络订餐时,优先选择证照齐全、距离近、评价好的商家,注意查看菜品的图片与实物是否相符,避免收到与预期差异较大的餐食。
二、价格陷阱需留意
在参与各类促销活动时,务必仔细阅读活动规则,明确价格计算方式、满减条件、赠品详情等。注意区分“定金”和“订金”,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若消费者违约通常不予退还;订金则可视作预付款,一般可以要求返还。警惕商家先提价再打折、虚标原价、模糊价格单位等价格欺诈行为,活动前后对比商品价格,避免冲动消费。
三、网络购物多谨慎
选择正规电商平台和信誉良好的商家购物,查看商家的资质、评价和售后服务政策。直播购物时,核实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及商家资质,切勿盲目相信主播的夸大宣传,避免通过个人转账或非正规链接交易。仔细阅读商品详情页,了解商品的规格、材质、性能、退换货政策等重要信息,对于描述模糊的商品要谨慎购买。
四、预付式消费要小心
办理预付卡前,了解商家的经营状况和信誉,可通过查看营业执照、网络评价、向其他消费者询问等方式进行评估。理性充值,避免一次性存入过多金额,降低商家跑路的风险。务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退卡条件、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以防日后产生纠纷。
五、老年消费防诈骗
老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推销,尤其是涉及“养生保健”“收藏投资”“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宣传。子女要多关心老人,提醒老人不要贪图小便宜,不随意向陌生人转账汇款。购买保健品时,注意查看产品的批准文号、生产厂家、保质期等信息,认清保健品的“蓝帽子”标识,避免将保健品当作药品购买使用。
若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务必保留好购物票据、宣传页面截图、聊天记录、商品包装等证据,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公众号进行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