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之窗 >> 宣传工作 >> 正文

青神县高台镇获四川省“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表彰

  
日期:2024年02月29日  作者:戚原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网  点击:[]
分享: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表彰第七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和记一等功公务员、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的决定》,全省共46个“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受到表彰,其中,青神县高台镇光荣上榜。

青神县高台镇幅员面积47.8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辖6村2社区50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含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2个,连续三年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居青神县第一。全镇以粮经复合、晚熟柑橘为主导产业,是中央农办“三农”政策基层联系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重点镇、全国晚熟柑橘集群县中心镇,其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获评“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镇”等殊荣。

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获得感

产业先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高台镇依托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良种繁育、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打造柑橘博览园及西南地区最大的果蔬存储保鲜园,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项目。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值1.2亿元。

完善机制,农民增收致富。高台镇积极探索“5+4+1”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2家,覆盖小农户60%以上,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环境整治,乡村面貌全域提升。高台镇持续实施“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全镇50%的村获评省级“四好村”,公共厕所普及率、污水和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100%。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幸福感

全面提升便民服务能力。高台镇完成“1+8+N”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实现64个高频便民事项一站式办理。利用闲置农房、林盘、中心农户家等居民聚集点,打造21个便民服务代办点,支持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40余支,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民小组最小单元。

不断完善乡村居家养老体系。高台镇创新建立“政社合作、邻里互助、以老助老”乡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打造“长者食堂”“百家寿宴”等一村一品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百家池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高台镇改善群众交通出行,提升改造农村公路50余公里,新建便民桥4座,新增3条公交线路;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完成全镇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聚力建好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覆盖摸排整治建设灌溉沟渠50公里、提灌站13座,维修整治山坪塘30口,新建蓄水池21口。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群众参与感

创新“一核三微”治理机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高台镇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构建村党组织、小组党支部、党员责任区三级治理架构,通过织密基层末梢“微网格”做优精细服务、培育群众自治“微组织”激发自治活力、建设亲民友好“微阵地”营造公共空间,广泛联系各方各类群体参与乡村治理。百家池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采用“以工代赈”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高台镇在全省首创以工代赈项目“记分制”“轮班制”,探索村集体承接实施项目组织模式,吸纳群众参与项目监督和投工投劳,实现“政府干、群众看、讨埋怨”到“政府引、村组织、群众干”的转变,获得中央农办肯定。

以土地延包试点为契机,探索农村改革新路径。高台镇稳步推进“土地延包”国、省试点工作。全面摸清农户承包土地现状,在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探索出土地进退机制、无地少地户权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去细碎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小田并大田”,土地整合后全部规模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和宜机化发展粮经复合产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上一条:“小”题“大”做(一)青神:党建引领 驱动基层治理“万千齿轮”

下一条:青神:形式多样庆“七一”

关闭